切換到寬版
  • 955閱讀
  • 2回復

[個人分享]古代一兩銀子值現在多少錢? [複製鏈接]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離線kenbilly
 
發帖
1519
icash
316
威望
872
只看樓主 倒序閱讀 使用道具 樓主   發表於: 2007-05-18
古裝劇裡,常見到客人在酒樓、飯館吃喝之後的場景,只見掌櫃、小二忙乎乎的說著幾兩、幾
錢的銀子數目,客人從袖褡裡拿出一塊銀子就付帳了。

而射鵰英雄傳裡,郭靖初遇黃蓉,被她宰了一頓,結果「一會結賬,共是一十九兩七錢四分」。看過一
些古籍就可以發現,一兩銀子的貨幣價值其實相當的高。

到底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我發現很多人,包括編劇在內,其實是毫無概念的。

根據中國古代貨幣的發展史來看,各個朝代都有他本身的貨幣系統。

秦漢是以黃金為主幣,銅錢為輔幣,數百年間,大致維持一斤黃金兌換一萬銅錢的標準。

魏晉南北朝因戰亂的因素,民生凋蔽,百業蕭條,黃金失去貨幣系統的主要地位,以銅錢、絹帛為主
體。這種現象維持到唐代中葉,到唐德宗時提出兩稅法後,銅錢變成僅有的貨幣工具。但是,唐朝自
立國之後,銅錢不足的現象一直存在,於是雜用鐵、錫、鉛做成為低值的輔幣。

唐代以來的金融問題延續到北宋,北宋除了在若干地區用鐵錢外,並發展紙幣──交子的支付工具,但
都是屬於大面額的。南宋時以紙幣為主幣,銅、鐵為低值輔幣。南宋的紙幣稱為會子,初期仍以大面
額為主,後來增加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的小額會子。

元代完全採用紙幣,所有金屬貨幣一概不承認。

明代中期以前仍以紙幣為主幣,銅錢為輔幣。

但唐代之後的貿易逐漸興盛,這種貨幣系統早已不能滿足民間商業的需求,金、銀暗中成為民間的大
額支付工具,甚至官方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例如,岳飛請求領用軍費四十萬貫錢,朝廷以白銀十
萬兩和黃金五千兩折支。金、元還正式明訂紙鈔與金、銀間的兌換率。而紙幣在戰亂不穩定的悪性膨
脹,也讓紙幣失去客觀的價值。

明代中葉,海外貿易達到全盛,外國白銀大量輸入,使白銀的地位更為突出。明英宗正統元年(西元
一四三六年),朝廷正式下令解除銀禁,並對江、浙的田賦折徵銀兩,銀子的貨幣主流地位至此成立
,直到清朝滅亡而結束。

所以,很明顯的,不是所有古裝劇,吃東西、買東西,都是用銀子來付錢的。

至於銀子相對應的幣值,又是如何呢?

歷史學者曾提出一個公式:

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除非是戰亂,如明末、三藩、太平天國等時期,這個公式在清朝末年以前,大
致是通用的。

而銀子相對應於今天的幣值,則與每個時代的物價有關連,一般多以米價做為比較的基準(另一種
是黃金)。

例如,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品質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
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約為一公斤20元左右,可以算出明朝一
兩銀子=台幣3776元。而一枚銅錢則折合台幣約為3.8元。

綜合歷史學者的研究,銀子與今天台幣的對應關係是:

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可兌台幣2000—2500元;
明朝中期,可兌3500—4500元;
北宋朝中期,可兌3200元—8000元;
盛唐時期,可兌18000—23000元。

我們來印証這個兌換率的是否合理。以水滸傳為例,此書反映的是宋明之際的民間生活。

且看水滸傳第十五回,吳用去勸說三阮入夥劫生辰綱時,吳用讓阮小七用了一兩銀子買了一甕酒,
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對大 雞。以三千多元台幣買這些東西也大致相當。

第十回林沖風雪山神廟,陸謙在李小二店裏招待管營和差撥時曾拿出一兩銀子,點了三四瓶
好酒,菜隨便上。

而在第四十四回戴宗、楊林請石秀吃飯的時候,也是楊林扔出一兩銀子,讓店家隨便上酒菜。

以一個普通小飯館,用三千多元台幣付三個人吃的帳,的確是可以隨便點菜了。

離線牙仁johnex
發帖
6126
icash
180
威望
1580
只看該作者 1樓  發表於: 2007-05-18
大名貴了!!!
離線tik8822
發帖
2291
icash
2
威望
693
只看該作者 2樓  發表於: 2007-05-18
哦,原來系咁,唔該哂啊......
快速回復
限100 字節
 
上一個 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