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到寬版
  • 695閱讀
  • 1回復

DEL [複製鏈接]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離線☆怒☆
 

發帖
1871
icash
3046
威望
1159
只看樓主 倒序閱讀 使用道具 樓主   發表於: 2008-10-01
— 本帖被 chy2003 從 家 課 交 流 移動到本區(2009-10-31) —
------DEL-------
離線牙羽
發帖
3188
icash
5310
威望
2090
只看該作者 1樓  發表於: 2008-10-01
端午節的起源
惡月說

  說到端午節的起源,相信最廣為大家接受的就是屈原的故事,但是,這個故事雖然耳熟能詳,不過卻找不到任何證據證實這就是端午節的起源。從端午節的名稱來推敲端午節的意義,是最順理成章的做法,「端」是起始的意思,「午」與「陽」字相通,是「陰」的反義詞,端午節在農曆五月,是步進夏天的時分,氣溫開始上升,蚊蟲亦容易滋生,人們亦較易生病,所以古人稱五月為「惡月」或「百毒月」。端午節的其中一個習俗便是在家門前插掛菖蒲及艾草,這些都是避病驅邪的東西,由此推敲,端午節是一個警惕人們小心生病的節日。

端午節源於夏至

  但是,在《中國文化常識》(王爾齡主編: 香教教育圖書公司,1994)中曾提及過:「古代競渡原非一年一次,年宵、暮春三月、重陽都有,後來才以端午為主。不講不知,粽子也本是夏至節俗,自從有了端午粽,亦成為端午的專利了。漢人重視五月五日與夏至相同。至今,端午風俗有不少是從夏至傳來的,如端午「採雜藥」便是一例。端午既在仲夏,把夏至的某一些風俗借來,也很相宜。」

  如果把一太陰週期(即十九年)內的端午節(五月初五)與陽曆對照列成一表,便會發覺端午節落在陽曆的 5 月 27 日至 6 月 25 日之間,與夏至的日期(6 月 21 日或 22 日)非常相近,由此看來,端午節承自夏至的說法亦不無道理,況且,端午、中秋、新年是中國人的三大節日,而中國人亦有「冬節大過年」的說法,既然冬節這麼受人重視,夏至慶祝一番也無可厚非,但為何中國節日中沒有夏至呢?夏至在農曆裏的日期每年不同,有時候更會與端午節重疊,把端午節與夏至合二為一,似乎是更「方便」的做法。

紀念屈原

  端午節,最為人們所知曉的一段事跡,事為紀念二千多年前,偉大詩人屈原投江之死的事。

  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二十二歲時,就已官居左徒、三闆大夫,輔助楚懷王。其時楚懷王受到奸臣的進讒,沒有接受屈原關於聯齊抗秦的主張,被說客張儀騙到秦國軟禁起來,逼他割地獻城,後因憂慮成疾,不久便死於秦國。

  屈原知道後悲憤欲絕,上書請求頃襄王為懷王報仇。但頃襄王窕寵信奸佞,不思振復,將屈原削職放逐江南,其後楚國被秦國攻陷,亡在旦夕。屈原救國的願望破滅了,在極度憂憤悲慟的心境下,於公元前 278 年 (屈原六十二歲時) 農曆五月五日縱路投入波濤洶湧的汨羅江。

  楚國人民聞訊,紛紛趕著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見縱影。這便成了每年此日競賽龍舟的起端。之後,人們每年迫個時候,都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但由於人們祭屈原的米,都讓江上的蛟龍吃掉,故後來人們改用楝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粽子。此後,歷代沿襲下來,便演變成端午節吃棕子的風俗。

紀念曹娥

  在淅江一帶有著這麼一個故事:東漢時代,有位年僅十四歲的孝女曹娥,因父親溺死江中,沿江嚎哭尋找父親屍體,過了17天,依舊不見其父屍首,因此在五月五那天,投河自盡。幾日後,村人赫然發現,曹娥抱著其父,兩人屍首一同浮出水面。當地人為紀念其孝行,將那條河命名為「曹娥江」,並在每年五月五日也滑龍舟競渡。

紀念伍子胥

  有一種說法認為賽龍船是為紀念吳國大夫伍子胥的。伍子胥原來是楚國人,但他為報楚平王殺父之仇,逃到吳國借兵,攻下楚都,把楚平王從墳墓裡掘出來鞭屍。伍子胥十分感激吳國,對吳王忠心耿耿。

  但是,吳王中了越王勾踐的離間計,迫令伍子胥自殺。並令手下把他的屍首裝在一個皮革囊裡投入江中。 伍子胥  民間傳說伍子胥死後,天帝怜他竭盡忠心卻遭冤死,便封他為錢塘江的潮神。江南一帶的人民,怜憫伍子胥的冤屈,在每年五月五日他屍首投入江中的日子,都要划龍船迎接潮神。

  越王勾踐 勾踐圖像 龍舟競渡除了有緬懷屈原說和伍子胥說,另外還有起源於越王勾踐說。相傳越王勾踐為了滅吳復仇,日夜操練水兵,但怕引起吳王夫差的猜忌,結果想出一條妙計,用貌似嬉戲、娛樂的方式來訓練水師,這就產生了龍舟競渡。

聞一多之研究

  學者聞一多先生曾對端午節作過詳盡而精辟的考証,他認為端午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一個節日。《漢書。地理志下》應劭注:「(越人)常在水中,故斷其髮,文其身,以像龍子,故不見傷害也」。聞一多的結論是,端午應是個以龍為圖騰的民族舉行圖騰祭的日子。吳越民族在每年五月五日這一天,要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他們將各種食物裝在竹筒中,或裹在樹葉裡,往水裡扔,獻給神龍吃。他們還把乘坐的船,刻畫成龍的形狀,配合著岸上急促的鼓聲,在水面上作各種遊戲和競賽划船。這便是端午節及其習俗的由來。

白蛇傳傳說

  傳說白蛇白素貞,為了報答許仙的恩惠,與許仙結為夫妻的淒美的愛情故事,傳說端午節當天白蛇喝了雄黃酒,差點現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節,都是膾炙人口的民間戲曲的曲目
1條評分

快速回復
限100 字節
 
上一個 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