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到寬版
  • 4133閱讀
  • 1回復

求畢加索生平(400字) [複製鏈接]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離線ngan1234
 
發帖
3045
icash
0
威望
1223
只看樓主 倒序閱讀 使用道具 樓主   發表於: 2008-10-02
— 本帖被 chy2003 從 家 課 交 流 移動到本區(2009-10-31) —
今日係視藝堂排隊時企唔好,比人罰
老師話可以係網上抄的,我搵唔到有咁多字
[ 此帖被ngan1234在2008-10-03 07:45重新編輯 ]
離線4503
發帖
1215
icash
2084
威望
791
只看該作者 1樓  發表於: 2008-10-04
你懶姐 要找一定有


大把

畢加索,1881 年10月25日生于西班牙南部馬拉加,1973年4月8日卒于法國穆然城。自幼喜好藝術。當時流行的各种藝術流派,諸如象征主義、批判現實主義、 印象主義、自然主義、唯美主義等對他都有吸引力。

  自畫像創作1900~1905年是他創作的早期階段。作品初用藍色調,后又用粉紅色調,描繪充滿孤寂、悲愴的貧困者、殘疾人、江湖藝人等。代表作《熨衣服的婦女》、《喝苦艾酒者》、《雜技演員之家》等,均屬批判現實主義范疇,含有濃重的悲劇成分和民族特色。

  1907年的《亞威農少女》表明其創作已轉入立體主義階段。他拋棄了西方傳統繪畫的造型法則,公開向文藝复興以來确立的審美法則進行挑戰。畫中沒有任何情節,沒有具體環境描寫,只有几個面的結构。這類作品在不模仿客觀物象 的表面情況下,同時繪出一個物象的几個方面,并將拼貼方法引進繪畫。代表作有《小女孩和曼多林、《卡恩韋勒像》、《靜物与藤椅》等。

  1915年以后,他的畫風由立體主義轉向新古典主義。1922年的《競跑》、《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肖像》用夸張的手法表達了宏偉的气勢,是這种轉變的代表作。《坐著的女人》創作於西班牙內戰時期,反對佛朗哥政權。壁畫《格爾尼卡》,表達了他不滿法西斯空軍轟炸西班牙的格爾尼卡鎮濫殺無辜平民的悲憤之情。

  在德國納粹占領法國后,他堅持愛國主義气節,在巴黎閉門作畫,拒絕法西斯利誘。1944年他參加了法國共產党,表示要把繪畫當做武器,用以抵抗和打擊敵人。大型油畫《尸骨存放所》就是通過對納粹集中營的描繪,表示了對法西斯獸行的憤怒譴責。

  20世紀50年代初,他積極參加保衛世界和平運動,他的一幅《鴿子》版畫,被選為巴黎保衛世界和平大會會標。這期間他的重要作品還有《朝鮮的屠殺》和《戰爭》、《和平》等,不僅揭露了美帝國主義對朝鮮的侵略,而且用象征性的語言描繪了好戰者對人類文明的踐踏及人類對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亞威農少女》成就畢加索畢生致力于繪畫革新,利用西方現代哲學、心理學、自然科學的成果,并吸收民族民間藝術的營養,創造出了很有表現感的藝術語言;他的極端變形和夸張的藝術手法,在表現畸形的資本主義社會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間的關系方面,有獨特的力量。他的私人收藏,包括他自己及朋友的作品,都已捐贈給法國政府。巴黎建有畢加索博物館。

 畢加索從不執意拒絕接受現代人的文明事件的壓力,也從不否定無論是來自他的內心世界或是來自他的家庭感情的推動和激勵;他從不對他同時代的人在文化和語言方面提出的主張視若無睹,也從不對古老的歷史文明或者所謂原始文明的深邃而富有魔力的啟示視而不見,這也正是這位藝術家的特點之一。但是,他既不喬裝打扮,也不改變本色;他永遠是他自己,永遠保持著他那猛禽般狂暴的豪情和那緊抓現實不放的作風,永遠保持著他那异乎尋常的巨大魅力和巨大熱情。

 有了畢加索,繪畫破天荒第一次在表現形象方面不僅得以再現現實的外表,和通過現實來表達情感,而且還表現有關對現實本身的感覺的思想內涵。正因為如此,表現就變為講述,也正因為如此,藝術家所具有的全部經驗在每一幅繪畫中都能發揮作用。繪畫不再是形體美的抽象理想或是用詩情畫意的手法來體現視覺表象,繪畫成為藝術家面對某一事物或某一事件有感而生的思想的客觀敘述。肉眼可以看到的現實的外表形式与繪出的形象二者之間的那种外部相似性,已經不再有任何价值了,藝術家也不必再在自然的廣闊天地中去闖蕩,去尋找“圖式”和“印象”;因為藝術家本身就帶有自身丰富的認識經驗和感情經驗。因此,從不臨摹實物作畫的畢加索就曾說過:“我不是在尋找,而是在發現。”



仲有 係第到找的 都差唔多一樣

父︰荷西‧路易茲-布拉斯科

母︰瑪莉亞‧畢加索-洛培茲

畢加索,1881 年10月25日生于西班牙南部馬拉加,1973年4月8日卒于法國穆然城。自幼喜好藝術。當時流行的各种藝術流派,諸如象征主義、批判現實主義、 印象主義、自然主義、唯美主義等對他都有吸引力。

  自畫像創作1900~1905年是他創作的早期階段。作品初用藍色調,后又用粉紅色調,描繪充滿孤寂、悲愴的貧困者、殘疾人、江湖藝人等。代表作《熨衣服的婦女》、《喝苦艾酒者》、《雜技演員之家》等,均屬批判現實主義范疇,含有濃重的悲劇成分和民族特色。



  1907年的《亞威農少女》表明其創作已轉入立體主義階段。他拋棄了西方傳統繪畫的造型法則,公開向文藝复興以來确立的審美法則進行挑戰。畫中沒有任何情節,沒有具體環境描寫,只有几個面的結构。這類作品在不模仿客觀物象的表面情況下,同時繪出一個物象的几個方面,并將拼貼方法引進繪畫。代表作有《小女孩和曼多林、《卡恩韋勒像》、《靜物与藤椅》等。



  1915年以后,他的畫風由立體主義轉向新古典主義。1922年的《競跑》、《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肖像》用夸張的手法表達了宏偉的气勢,是這种轉變的代表作。《坐著的女人》創作於西班牙內戰時期,反對佛朗哥政權。壁畫《格爾尼卡》,表達了他不滿法西斯空軍轟炸西班牙的格爾尼卡鎮濫殺無辜平民的悲憤之情。



  在德國納粹占領法國后,他堅持愛國主義气節,在巴黎閉門作畫,拒絕法西斯利誘。1944年他參加了法國共產党,表示要把繪畫當做武器,用以抵抗和打擊敵人。大型油畫《尸骨存放所》就是通過對納粹集中營的描繪,表示了對法西斯獸行的憤怒譴責。



  20世紀50年代初,他積極參加保衛世界和平運動,他的一幅《鴿子》版畫,被選為巴黎保衛世界和平大會會標。這期間他的重要作品還有《朝鮮的屠殺》和《戰爭》、《和平》等,不僅揭露了美帝國主義對朝鮮的侵略,而且用象征性的語言描繪了好戰者對人類文明的踐踏及人類對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亞威農少女》成就畢加索畢生致力于繪畫革新,利用西方現代哲學、心理學、自然科學的成果,并吸收民族民間藝術的營養,創造出了很有表現感的藝術語言;他的極端變形和夸張的藝術手法,在表現畸形的資本主義社會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間的關系方面,有獨特的力量。他的私人收藏,包括他自己及朋友的作品,都已捐贈給法國政府。巴黎建有畢加索博物館。



 畢加索從不執意拒絕接受現代人的文明事件的壓力,也從不否定無論是來自他的內心世界或是來自他的家庭感情的推動和激勵;他從不對他同時代的人在文化和語言方面提出的主張視若無睹,也從不對古老的歷史文明或者所謂原始文明的深邃而富有魔力的啟示視而不見,這也正是這位藝術家的特點之一。但是,他既不喬裝打扮,也不改變本色;他永遠是他自己,永遠保持著他那猛禽般狂暴的豪情和那緊抓現實不放的作風,永遠保持著他那异乎尋常的巨大魅力和巨大熱情。



 有了畢加索,繪畫破天荒第一次在表現形象方面不僅得以再現現實的外表,和通過現實來表達情感,而且還表現有關對現實本身的感覺的思想內涵。正因為如此,表現就變為講述,也正因為如此,藝術家所具有的全部經驗在每一幅繪畫中都能發揮作用。繪畫不再是形體美的抽象理想或是用詩情畫意的手法來體現視覺表象,繪畫成為藝術家面對某一事物或某一事件有感而生的思想的客觀敘述。肉眼可以看到的現實的外表形式与繪出的形象二者之間的那种外部相似性,已經不再有任何价值了,藝術家也不必再在自然的廣闊天地中去闖蕩,去尋找“ 圖式”和“印象”;因為藝術家本身就帶有自身丰富的認識經驗和感情經驗。因此,從不臨摹實物作畫的畢加索就曾說過:“我不是在尋找,而是在發現。”


仲有小小 係關於佢死既

1961年3月2日,七十九歲的畢加索第二次結婚,新娘是三十五歲的傑奎琳·羅克。七八年來,她一直是畢加索最忠誠的保護者。畢加索是一部活生生的傳奇。在八十歲高齡時,“休息”這個意念使他害怕不已。他不斷地創新,發明了全新的鐵板雕刻技術。這是一種全新地平板印刷方法。傑奎琳把畢加索同外界完全隔開,甚至跟孩子們都沒有來往。(畢加索兒子,克勞德·畢加索)“忽然間在一天后就成這樣。我是說,沒有任何解釋。所以......直到今天,我們仍不清楚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畢加索女兒,瑪亞·畢加索)“你的記住,那是的他已經很年邁,也許傑奎琳要將他和所有地家庭成員隔開,包括在傑奎琳之前所有的朋友。因為這樣他能牢牢控制一切。同時,她也保護了我父親。這樣他便能安靜地創作出更多的作品。”就連畢加索朋友打來的電話也被傑奎琳拒絕。(朋友攝影家,安德烈·維拉斯)“傑奎琳拒絕了畢加索的大部分朋友。我所有的朋友都有過這种經歷,她關起門,拒絕一切的人和事。”



  到1963年,畢加索以前的情人弗郎索娃·吉洛特,就是克勞德和帕羅瑪的母親出版了她的回憶錄《和畢加索共同生活》。畢加索感到被人出賣,試圖阻止出版。但這本書仍然成了暢銷書。書出版以後,畢加索的健康狀況開始下滑。1965年八十四歲的他突然患上了潰瘍病。而且膀胱和前列腺也出現了問題。他被秘密地送往巴黎醫院,做了前列腺切除手術。儘管手術有生命危險,但他拒絕立遺囑。“畢加索是不會訂立遺囑的。他不會讓自己寫遺囑,因為那意味著承認死亡這一事實。”



  畢加索急於表明自己並沒有喪失創造力。幾個月之後又開始工作。他開始認真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他的過去,他的情人以及他的藝術。(傳記作家朋友,約翰·理查森)“在他事業晚期,當他隱退之後,就在畫室重新創作表現他過去生活的作品。過去的幻影又回來了。父親再次在畫中出現。父親喜歡去妓院,於是就在那兒看著妓女,替她們畫畫。當然這些純屬虛構。他當時的妻子傑奎琳也成了其中一個妓女。荒唐的借喻只是藝術創作的需要。”



  畢加索康復了,但他失去了性功能。對一個利用性來進行藝術創作和建立自我的男人來說,性能力的喪失使他完全崩潰。他的新作表現得比以往更渴望性愛。(藝術評論家,希爾頓·克雷默)“他作了一個比喻,他失去性能力就像一個老煙民被迫要戒煙。他說,即使功能消失,但對性的慾望仍然存在。我想,他已經察覺到自己的藝術創作也是如此。慾望和野心仍然存在。但創作的能力漸漸喪失。”






  在他快九十一歲生日時,畢加索畫了一幅自畫像。他在自己人生的不同階段都畫了自畫像,包括睜大眼睛的男孩,那個二十歲的自命不凡的青年,那個結了婚的失落中年男子。但在1972 年的春天,他要面對最令他害怕的現實,那就是死亡。(朋友傳記作家,皮埃爾·戴克斯)“他帶我到期中的一間畫室,一個小房間,中間放了一把椅子,一張很大的畫,像一個人一樣放在椅子裏,這張畫被單獨放在椅子裏。在畫中,他看見了自己的死亡。我明白,心裏很明白。那時我倆都陷入了沉默。在這裡我明白了他要告訴我的一切。”



  那年秋天,畢加索因肺部充血住進了醫院。他不想讓任何人知道。傑奎琳緊張地前後照顧,堅持說畢加索的健康沒有問題。回家之後,他整個通天一直臥床休息。



加咪唔夠字咩?一定過400字
巴伯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法國共產黨黨員。畢卡索是20世紀現代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遺世的作品達二萬多件,包括油畫、素描、雕塑、拼貼、陶瓷等作品。畢加索是少數能在生前「名利雙收」的畫家之一。

生平

畢卡索出於生1881年西班牙的馬拉加,15歲進入巴塞隆納美術學校就讀,接著轉學到馬德里聖費爾南多美術學院。

1900年10月後,由於朋友的死,進入藍色時期。製作了各種以貧民為題材的作品。在巴黎的時期(1900年-1904年),創作了《卡蕯傑馬的埋葬》(1901年)、《生命》(1903年)、《年老的吉他演奏家》(1903年)、《熨衣的女人》(1904年)等窮人生活的作品。

1904年,認識了一位年輕的模特兒菲爾南娣,並且開始了他的玫瑰時期,1904年—1906年這段時間,被稱為粉紅色時期,作品包括《賣藝人一家》(1905年)、《站在球上的少女》(1905年)、《拿扇子的女人》(1905年)。

黑人時期(1907年-1909年)是由《亞維農的少女們》(1907年)這幅畫開始,此時期的畢卡索受到西班牙古伊比利比銅雕和非洲黑人藝術,還有塞尚和格列柯的影響。有些畫評家將亞維農的少女們叫作立體主義,並將1907年—1925年稱為畢卡索的立體主義時期。

分析立體主義時期(1910-1911)

綜合立體主義時期(1912-1914) 第二次世界大戰其間主要居住在巴黎,巴黎收復後加入法國共產黨。

1973年4月8日在法國穆甘逝世。

2004年5月,畢卡索早期作品《拿煙斗的小孩》(Garçon à la pipe)以1.5億美元的價格被拍走,刷新了1990年文森特·梵谷一幅畫作8250萬美元的拍賣紀錄。

畢卡索與達基列夫

1915年,畢卡索結識達基列夫。1918年,畢卡索與芭蕾舞者Olga Khokhlova結婚,起意為俄羅斯芭蕾舞團設計。他的舞臺設計包括1924年首演的Le train bleu(夏奈爾為其設計戲服)和西班牙三角愛情舞劇「三個角的帽」(The Three Cornered Hat, El Sombrero de tres picos)。

[ 此帖被4503在2008-10-04 10:40重新編輯 ]
1條評分
想要其他問我
快速回復
限100 字節
 
上一個 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