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到寬版
  • 988閱讀
  • 11回復

歷史人物檔案整合(1) [複製鏈接]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離線汝吾之
 

發帖
9209
icash
224
威望
6397
只看樓主 倒序閱讀 使用道具 樓主   發表於: 2009-01-21
— 本帖被 chy2003 從 中 外 歷 史 移動到本區(2009-10-31) —
小弟現將原作者 超能小子 的歷史人物貼整合為一份,若原作者希望將綜合到自己貼內,請PM小弟
[ 此帖被汝吾之在2009-01-21 21:43重新編輯 ]
 
離線超能小子

發帖
1800
icash
6
威望
1668
只看該作者 1樓  發表於: 2007-08-14
歷史人物之岳飛
岳飛(1103年—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人,追謚岳武穆王,為中國南宋時期的名將。

生平
岳飛幼年喪父,由母親養育成人。傳說其母透過在他的背上刺「盡忠報國」[1]四個字,讓他銘記國仇家恨。曾經拜周侗為師學習武藝。

1124年21歲從軍為宗澤部下,屢建戰功,嘗以八百岳家軍大破五萬金兵,聲名大噪。歷官御前忠武統軍、鄂州駐荅諸軍都統制使、河陽等三鎮節度使。

1126年靖康之變,金兵攻破開封,北宋覆亡。1134年(紹興四年) ,岳飛首次伐金,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1135年,鎮守武昌,1136年(紹興六年)再次北伐,佔伊陽、洛陽,後因孤軍作戰而被迫撤回武昌。岳飛在這次北伐中壯志未酬,於武昌寫下《滿江紅》。

1140年(紹興十年)春,金兀朮南侵,岳飛出兵大破金兵,收復鄭州、洛陽,兵臨朱仙鎮(今河南開封南20公里),直迫金國首府汴京。岳家軍士氣高昂,高喊「直搗黃龍」。主和派秦檜向宋高宗獻計,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岳飛退兵前,長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結果岳飛的北伐因為政治原因而失敗。之後岳飛父子被秦檜以謀反罪名予以逮捕審訊,由於找不到證據而無審訊結果,最終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其事體莫須有(也許有)」),於紹興十一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在杭州大理寺風波亭被賜死。

至紹興三十二年(1153年),宋孝宗即位,準備北伐,便下詔平反岳飛,追封鄂王,諡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棲霞嶺,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並立廟祀於湖北武昌,額名忠烈,修宋史列誌傳記。

被處死的原因
岳飛父子被宋高宗處死的原因有多種說法:

宋高宗擔心如果岳飛取勝,可迎徽欽二帝回朝,宋高宗天子地位可能不保。但也有人認為宋高宗並不擔心此事。徽宗當時已死,而高宗和金國紹興議和時屢次強調要迎欽宗回宋。後來由於金國的反悔欽宗才未被釋放。欽宗本人在執政時就已心生退意,高宗並不懼怕失去權利。
為討好金人,以利和談。
秦檜是金國奸細。此說被大多數人認為是無稽之談。
岳飛由於深受重用而干涉高宗立嗣的問題。高宗本人無後,而岳飛屢次上書建議高宗為社稷安定著想早日立嗣,犯了高宗的忌諱。岳飛用十二道金牌才被召回更顯得擁兵自重。所謂「莫須有」罪名是指其擁兵干涉立嗣,不需要證實其謀反罪名就可處死。
一種大膽的猜測,岳飛可能是宋徽宗流落民間的兒子,趙構的兄弟。趙構因發現此事,才在短短的一年裡由高度信任岳飛轉而指示秦檜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岳飛。

文學中的岳飛
岳飛充滿傳奇色彩的悲劇故事成為後世文學作品的重要素材,也是元代到清代,甚至辛亥革命時漢族反抗異族政權的民族主義鬥爭的精神旗幟。這些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甚至民族偏見的作品已經將他「符號化」,以至於他真實生平反而無人問津。

孝道
在所有的故事中,岳飛被同時描繪為一個文武雙全的完美軍人與恪守儒家道德規範的模範。這些故事有的強調他與生具來的民族主義精神,如(岳母刺字),其母通過在他的背上刺「盡忠報國」四個字,讓他銘記國仇家恨。這個民間杜撰的故事也體現了他的「孝道」,在「家國同構」的中國古代社會有特殊寓意。

軍事
有的故事強調他的軍事天才,在《岳家軍》等民間文學作品中,岳家軍餓死不搶糧,凍死不拆屋,令行禁止,甚至讓敵人也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嘆。他出師百戰百勝,朱仙鎮大捷,將金兵打得一敗塗地。幾乎所有的作品都著重描繪了他的個人悲劇,並把它和民族命運相聯繫。.

政治
這些描寫的共同范式如下:在戰局順利,本可直搗金國黃龍府的情況下,岳飛被南宋皇帝趙構十二道金牌招回,又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這些描寫體現了中國社會不自覺的「泛道德化」傾向,即用道德標準評價政治事件,把政治矛盾描繪為政治人物「忠」,「奸」的道德衝突。

值得一提的是,岳飛被誣陷至死而寧死不反,體現了儒家的忠君之道,也同時為這些作品所肯定。在明代話本《黃龍府》中,作者採取了反歷史主義的立場,將歷史改寫為岳飛打敗金朝軍隊,「直搗黃龍」。關於冤屈與忠誠的類似的命題也可以在《水滸傳》這樣的作品中被發現。
1條評分
離線超能小子

發帖
1800
icash
6
威望
1668
只看該作者 2樓  發表於: 2007-08-14
歷史人物之劉承豪
劉承豪(1724-1790年)

劉承豪,原籍廣東大埔,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月卒,享年六十有七。

乾隆十六年,劉承豪率二弟渡海來台,先是考察山川,預籌墾拓事宜,歷經三年,再回原籍,攜家帶眷,捲土重來。乾隆四十年左右,見今芎林一帶仍屬未墾荒地,乃毅然率等冒險入墾,並與適從紅毛港遷來的墾戶姜勝智,共同協力,全力開拓九芎林。由於劉承豪與姜勝智乃漢人入墾九芎林之始 ,因而並稱為芎林開發始祖。

承豪派下,子孫繁衍,代有賢能,今天劉氏家族仍是芎林鄉的望族,劉姓人口仍居芎林各姓之首,劉承豪功不可沒。(註1)

1條評分
離線超能小子

發帖
1800
icash
6
威望
1668
只看該作者 3樓  發表於: 2007-08-14
歷史人物之劉朝珍
劉朝珍號子謙,石壁潭人,原籍廣東饒平,乾隆二十四年(1759)生,道光八年(1728年)卒,享年七十歲。

朝珍幼年隨父渡海來台,先是居於竹塹城,及長,繼承父業,一方面從事耕種,一方面兼做生意,因此逐漸致富。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爽文事件爆發,各地匪賊流竄,同年年底,賊眾趁勢進攻竹塹,劉朝珍倡率民勇,協助清軍,與賊眾奮戰。事平,受賞六品軍功。嘉慶九年(1804年),朝珍遷居九芎林石壁潭,承辦大肚庄墾拓事宜,並自南窩至芎蕉湖龍等處設隘六座把守。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林先坤等發起興建枋寮義民廟,朝珍慨然捐獻田租稻穀,以促其成。今天,義民廟中列有建廟有功施主長生祿位,朝珍即為其中之一。
1條評分
離線超能小子

發帖
1800
icash
6
威望
1668
只看該作者 4樓  發表於: 2007-08-15
歷史人物之陳資雲
「義民將軍」陳資雲(或作陳紫雲)(註7),原籍廣東,九芎林石壁潭莊人,自幼愛好讀書且崇尚武藝,長大後不僅文武兼備,而且熱心公益,見義勇為,深受地方人士所敬重。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爽文舉事。先是攻佔彰化、諸羅,直逼台南府城。十二月,又北攻淡水,廳治竹塹城不保。由於爽文所屬部隊良莠不齊,姦殺擄掠,無所不為。資雲見狀,遂與富紳劉朝珍、林先坤等共謀商議,團練鄉民,組成義民軍。同年十二月十三日,義民軍奪回竹塹城,並向苗栗追擊。次年,再向大甲方面進剿,與叛軍惡戰苦鬥,前後數十回。十一月八日,雙方在崙子頂會戰,旋又轉戰牛欄山,奮戰數旬,終於擊潰叛軍。此次戰役,雖然贏得最後勝利,但是犧牲之義民勇士達二百餘人,陳資雲就是其中之一。今天義民廟中列有陳資雲將軍之祿位,就是為表彰其英勇事蹟,以供後人悼念膜拜。(註8)

1條評分
離線超能小子

發帖
1800
icash
6
威望
1668
只看該作者 5樓  發表於: 2007-08-15
歷史人物之鄧兆熊
鄧兆熊,名觀奇,號渭巖,又名阿七(七男),原籍廣東鎮平。嘉慶九年(1804年)生,光緒十年(1884年)卒,享年八十一。   

兆熊出生貧寒,卻好學不倦,惟勤惟謹,儒素為風,一生熱衷教育,春風化雨,誨人不倦。同治末年,先生有感於芎林開基多年,卻民風閉塞,人心不古,乃毅然設教於今之文林閣舊址。同時邀集墨友,創設「文林社」,以文會友,開啟九芎林一帶的文風,而慕名受教者遍及九芎林與樹杞林(竹東)各地,可謂盛況空前。光緒二年(1876年),先生復與鄉賢林學源、彭殿華等倡議,將文林社學堂改建為「文林閣」。當時村人皆不呼其名,而以「老先生」尊稱之,先生所受之愛戴與敬重,可見一斑。

1條評分
離線超能小子

發帖
1800
icash
6
威望
1668
只看該作者 6樓  發表於: 2007-08-15
歷史人物之魏纘唐
魏纘唐,字桐初,乳名承宗,原籍廣東省嘉應州常樂縣。生於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一月,卒於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八月,享年六十五。

    先生於嘉慶中隨父魏林旺俱,自廣東來台,定居於九芎林。曾受教於九芎林鴻儒鄧兆熊,由於天資聰穎,才學兼優,二十一歲便列舉秀才。明治三十年(1897年)日本政府給予授佩紳章,以資表彰。其弟盛唐,受其教誨,亦列舉秀才,兄弟二人並稱鄉里,蜚聲庠序,一曰「老秀才」,一曰「新秀才」,一時傳為美談。(註10)

1條評分
離線超能小子

發帖
1800
icash
6
威望
1668
只看該作者 7樓  發表於: 2007-08-16
歷史人物之林露結
     林露結,號學源,九芎林上山庄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生,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八月卒,享年六十五。

    先生為清朝碩儒,學識淵博,經史百家無所不通,文采風流,詩文俱佳。光緒二年(1876年),考進淡水廳學。光緒十六年(1890年)選用訓導(官稱老師)。

日本據台初期,各地盜匪橫行,先生受命出任保安局長,協助靖亂,頗有功績。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授佩紳章。先生一生熱衷教育,對於布施寺廟,救濟貧困等慈善事業亦多所奉獻,先是在光緒二年與鄧兆熊、彭殿華、劉維翰等創建「文林閣」,開啟九芎林文風。之後又籌創仁濟社(即存仁院),救助貧苦,不遺餘力。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先生應樹杞林辦務署長木戶氏之託,與附生林百川編修「樹杞林志」,對九芎林與樹杞林歷史文化的保存,貢獻尤鉅。
1條評分
離線超能小子

發帖
1800
icash
6
威望
1668
只看該作者 8樓  發表於: 2007-08-16
歷史人物之詹博九
詹博九,諱鵬材,字立綱,原籍廣東潮州府饒平縣,世居九芎林鄉下,生卒年月不詳。

先生學識淵博,光緒年間取進儒學,欽加五品銜委任訓導,選任儒學。曾於下山設立民塾,教授生徒,鄉人以詹老師稱之。日本據台之初,義民到處反抗,詹老師遭人誣陷為抗日領袖,日人遂於下山抄搜其家,得年糕數籠,指為預謀義軍之軍糧,於是將他押解至新埔分隊,途中在五分埔慘遭日人殺害。長子椿茂,胞弟翔九,亦同時被殺。下山詹屋,盡遭焚燬,所幸其他家屬,及時逃逸,方免於難。

1條評分
離線超能小子

發帖
1800
icash
6
威望
1668
只看該作者 9樓  發表於: 2007-08-16
歷史人物之鄒洪
鄒洪將軍,字若虛(原名德寶),芎林鄉鹿寮坑人,原籍廣東省五華縣華陽鄉,生於明治三十年(1897年)四月三日,卒於民國三十四年四月十六日,享年四十有九。

將軍幼年即赴大陸,先是就讀於蘇贛各省,隨後考進保定陸軍官學校,畢業後歷任陸軍第二師排、連長,民國十三年任第四師參謀。民國十五年,晉升砲兵營長。嗣後擢任第四集團軍野戰砲兵團團長,第十一師參謀長,第四十三師副師長、師長,及委員長武昌行轅辦公廳主任等職。

民國二十二年,將軍奉令剿匪,曾以一師之兵力與共軍十餘萬激戰四晝夜。二十五年,奉調粵漢鐵路警備司令。二十六年,抗日戰爭爆發,將軍奉命保衛粵漢、廣九各鐵路。三十一年,將軍擢升第三十五集團軍副總司令。三十四年,一月,奉蔣委員長之命,統制粵桂邊區,整軍安民,夙夜憂勤,而將軍竟以勞瘁成疾,四月十六日,終於任所,享年僅四十有九。

將軍一生,治學勤勉,手不釋卷,對於軍事戰略,更是洞達先機,勇敢果決,有為有守,清廉自持,堪稱雄才大略,不可多的的軍事將領。將軍生前曾獲中央頒發四等雲麾寶鼎勳章,死後政府為感念其勳勞,追贈陸軍上將,並明令立碑於新竹市之公園,以為紀念。

1條評分
離線超能小子

發帖
1800
icash
6
威望
1668
只看該作者 10樓  發表於: 2007-08-17
歷史人物之鄧雨賢
鄧雨賢,明治三十九年七月二十一日生,民國三十三年六月十一日卒,享年三十九歲。

先生雖出生於桃園大溪郡龍潭庄,但晚年返回芎林定居,與妻鍾有妹老師共同服務於芎
林國小,且先生之曾祖就是創設「文林社」(即文林閣),啟迪芎林民塞的大儒鄧兆熊
,其與芎林之關係由此可知。先生自幼多承庭訓,嚴謹勤奮,好學不倦,特別是對音樂
創作不僅十分執著,而且才華洋溢,堪稱日治時代台灣地方作曲家中的奇葩。

先生早年畢業於台北師範,任教台北日新公學校。昭和四年(1929年)辭去教職,赴日
本東京一家歌謠學院進修。昭和六年,出任台中地方法院雇員(通譯官)。次年六月辭
職,創作「大稻埕進行曲」,投效流行歌壇。昭和八年(1933年)七月,進入哥倫比亞
唱片公司,擔任作曲專員與訓練歌手,「望春風」、「月夜愁」、「老青春」「橋上美人
」等民謠曲子,即為當年作品。翌年,「滿面春風」、「四季紅」等作品問世,贏得當代
流行歌壇『四大金剛』之一的美譽。昭和十四年(1939年),先生再度赴日,旋因二女兒
過世而返台,同年八月辭去哥倫比亞唱片公司職務。翌年,自台北遷回芎林,與妻鍾有妹
同時出任芎林公學校教員。先生任教芎林國小期間,教學認真負責,做事任勞任怨,對於
指導學生音樂、舞蹈更是鞠躬盡瘁,力求完美。昭和十九年(1944年)因心臟病突發,逝
世於竹東長春醫院,享年僅三十九歲。先生一生,執著於音樂創作,所做作品,旋律優美,
感人肺腑。其在傳統音樂藝術上的成就與貢獻,令人敬佩。
1條評分
離線超能小子

發帖
1800
icash
6
威望
1668
只看該作者 11樓  發表於: 2007-08-17
歷史人物之鄒滌之
鄒滌之,芎林鄉鹿寮坑人,祖籍廣東五華,抗日名將鄒洪將軍之胞弟,
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二月二十三日生,民國八十一年卒,享年八十七
歲。

先生早歲隨兄潛赴大陸,首入上海中國無線電工程學校,攻讀無線通信,
後轉入陸軍通信兵學校再攻軍事有線電信。畢業後,至陸軍工兵學校擔任
工兵員生通信教育。抗戰爆發後,與兄洪、弟清之,紛紛加入國軍。抗戰
勝利後,出任廣東省政府參議。民國三十六年夏,返回台灣。四十年冬,
出任行政院諮議。四十六年春,受地方人士敦促,參加第三屆新竹縣長選
舉,獲得高票當選,主政三年,政績斐然。

民國六十一年,中央辦理國民大會代表增額選舉,先生高票當選,並為光
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兼台北區僑務組召集人,對僑務之研究發展貢獻良多。

1條評分
快速回復
限100 字節
 
上一個 下一個